藝術與建築

包浩斯一百週年紀念

世紀永恆

藝術運動極少擁有如包浩斯的影響力。事實上,包浩斯本身即是名詞、形容詞、家喻戶曉的名字;一提到包浩斯便立刻讓人聯想起高聳建築與字體設計,如大膽的建築美學、極簡的家具擺設、包浩斯風格獨一無二的豐富設計特質。研究包浩斯的藝術家,如知名現代藝術之父 Wassily Kandinsky,反思新時代繪畫,建立全新視覺語言,重新形塑舊有文化。著名包浩斯建築師,如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將影響力延伸至印度昌迪加爾、芝加哥、特拉維夫市等地,從平裝家具到當今智慧型手機的極簡美學,包浩斯風格的身影無所不在。這場運動、這門流派、這種設計風格,成為未來的趨勢。

包浩斯創立於德國威瑪共和國 (1919-1933),意圖破除藝術與工藝間的阻礙,並關注於樹立跨領域美學的理想目標。在實驗與合作的驅動之下,再加上成果持久與觀點和反應廣泛的加持下,包浩斯為 20 世紀後期與當今世代奠定了模式。包浩斯數十年來毀譽參半,歷經誤解、遭遇拋棄,最終被全然接納成為主流,如今正式邁入一世紀,無論崇拜者或批評家皆能對包浩斯百年來的影響力與創新投注目光。隱藏於包浩斯優雅俐落線條與醒目白色外表之下,是一股永恆的真實感動,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生活方式。

開端:從青年風格到包浩斯

儘管奔放大膽、奉行新秩序是包浩斯最初的教條與傳承,包浩斯創始人普魯士建築師 Walter Gropius 堅信包浩斯風格奠基於對技術與藝術能力的同等重視,與數十年前所謂 Jugendstil 的青年風格以及英國藝術和工藝運動相仿。青年風格以年輕手法以及重視運用於實用目的的高級藝術,發展出重大面向,而後更成為包浩斯核心宗旨。青年風格藝術家透過聯手合作嶄露頭角,從建築設計到舞台布置,廣告到傳統油畫,一應俱全。

奧地利工藝組織 Wiener Werkstatte 的行動亦是促成包浩斯的重要推手。組織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奧地利陶瓷匠 Josef Hoffmann,以經典黑白居家用品與搞怪椅子設計聞名,展現精緻藝術、消費性商品、建築設計中線條的奇異走向,跳脫正經八百的侷限。若欲沿襲包浩斯的傳統,在創作過程中添加相當的包浩斯風格與美學元素,便可臨摹其才華與遠見。

Josef Hoffmann (1870-1956):liquor glass,Wiener Werkstatte,約 1991 年。Austrian Museum of Applied Arts, MAK。攝影:© Peter Kainz/MAK。 
結構
德紹包浩斯建築 -Walter Gropius。攝影師:Glenn Garriock。 

包浩斯的本質 - 不僅是一種風格、概念、美學—,而是以合作而生的實體空間—以及 Gropius 與國家率先攜手打造的市政成果。德紹市委任並提供興建學校的建地,全新方向、本土設計風格、全新卓越藝術與技術中心,願景輝煌,超乎當地官員想像。

學校初衷旨在全面顛覆所有藝術成規,破除將高級藝術與「工藝」一分為二的思想框架。Gropius 的創立宣言「未來新建築『將整合所有規則,以百萬工人之手,打造全新信仰』的耀眼象徵。」Gropius 堪稱前所未見的轉捩點。匈牙利藝術家兼攝影師 Moholy-Nagy 則是絕佳範例。身為包浩斯最知名實踐者,納基作品完美融合光影技術與奔放影像作品、傳統雕刻、概念藝術,方法嶄新獨特。

巴浩斯設計所打造的現代建築風格可說是 Gropius 願景成功實踐最佳典範,然而儘管壽命短暫,學校承襲的藝術資產亦隨處可見。事實上,巴浩斯風格藝術家與版畫家,如 Oskar Schlemmer,獨有的奔放線條與大膽用色,在超市、書籍封面、雜貨包裝、車內設計、奢侈品牌、道路告示、廚房用具等隨處可見,包浩斯的合作精神與美學基礎比比皆是。」

解構

包浩斯始終堅持,為了藝術能力的蓬勃發展,卓越技術不可或缺。儘管時刻銘記信念,原始學校仍因於 1930 年代德國社會主義的崛起而殞落。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改變了包浩斯思想的方向,但卻從未令其流失迷人、具影響力、分歧觀點的價值。隨著 20 世紀推進,受包浩斯推行的公共意識所啟發之作品,逐漸令人聯想起藝術美學與建築設計,20 世紀跨越至 21 世紀時,這股潮流似乎有增無減。

不侷限於歐洲藝術與設計的風格,進而發展成為全球現象,也許是催化包浩斯魅力永存的關鍵。諷刺的是,1930 年代德國極力壓抑巴浩斯的創意思想反而令其成為現今遍及全球的傑作。事實上,1930 年代後半期,因目睹德國藝術文化衰敗而受挫,絕大多數包浩斯最早的代表性藝術家選擇移民美國。包浩斯藝術家的才華立刻受到紐約藝術界的認可,1938 年,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甚至舉辦完整包浩斯特展,包浩斯因而鞏固其身為現代主義,於全球於藝術、建築、設計領域的地位。

Kandinsky Wassily (1866-1944):Soft pressure,1931 年。俄國,20 世紀。私人收藏。©2019, DeAgostini Picture Library/Scala, Florence。 
形塑世界,造就未來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1968 年德國柏林新國家藝廊。主要入口區域內視圖。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ies van der Rohe Archive,建築師贈禮。©2019. Digital image,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Scala, Florence  

這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自 20 世紀誕生至今已近一百年,我們該如何藉助後人的優勢,以全方位角度看待包浩斯呢?毫無疑問地,學校以及作品已在當時引起保守社會的不滿。

然而在包浩斯的末代,包浩斯運動與學校並未如眾人所言,威脅前輩的優雅,亦未受限於現代主義的視野。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包浩斯將持續蘊含豐富創造力與堅定信念勇氣,發起一項如珍視原始藝術才華般重視技術學習技巧的運動。有鑑於此,包浩斯成功跨足商業生產與文化生活等面向,並在伴隨而來的全球藝術運動與各項產業中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從口袋中的智慧型手機,到牆上藝術作品,再到所居城市與家中,受包浩斯啟發的世界遼闊無邊。

包浩斯永恆的影響力

在形式與功能的對話之間,應掌握少即是多原則。幾何形狀與精簡用色可見於受巴浩斯獨一無二風格啟發的 La Prairie 罐裝容器設計上;俐落、極簡線條、抽象形狀、純粹醒目色調,於設計中和諧互補,完美共存。「魚子美顏豐潤保濕霜」的經典設計便是這項哲學的完美體現。為與升級配方相互輝映,特定容器採用科技活性系統,全面升級體驗。低調設計則秉持簡約優雅。

魚子美顏豐潤保濕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