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建築

文明遺產
包浩斯設計思潮

包浩斯如何顛覆藝術與建築的發展進程

本質是大膽突破故有,發揮革命性的影響力,包浩斯設計思潮顛覆了西方世界藝術與建築的發展進程。

國立包浩斯學校於1919年由建築大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德國威瑪,是結合設計、建築與應用藝術的學校,包浩斯思潮標誌了美術與工業之間,一種靈動的新領悟。

學校通常簡稱「包浩斯」,教學風格將大膽創新與工業生產結合,迸發出創作藝術與實物的新維度,這種風格集中了簡潔、實用功能及極簡美學,而當中的平和明淨又極度明朗的線條卻顯得特別矚目。

隨著包浩斯的創立,設計不再是華而不實、建築不是藝術畫作般高高在上,所有學科都同樣重要,這是Gropius日積月累觀察不同的物品設計品的深切體會。

這種融合是透過合併現存的兩所學校(威瑪藝術學院和威瑪工藝美術學校)來實現的。 該思潮在1920年代後半期達到頂峰。

在這個獨特的學習中心,學生沒有如常坐下來聽課。相反地,那些年輕才幹透過不同的工作坊從實踐中學習,從陶藝及至字體排印等,鼓勵他們從新視野看世界。

遷校至德紹
建築大師Walter Gropius設計的德紹包浩斯大樓。攝影師:Glenn Garriock。 

左傾的思潮並不是沒有遭受評擊。 在1925年的地方選舉中,保守派執政並終止了對學校的資助。因此,Gropius將他的理想帶到了德紹,在那裡,標誌性的包浩斯大樓正式啟用。徳紹包浩斯的設計進入了創造力,創新和影響力的重要新里程。大樓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建築創作,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像。設計跳出對稱的框架,人們需要環學校而行,以理解它的立體設計及三個組成部分:一個四層的工作室翼、一個教室翼,兩翼由一個行政大樓連接起來;在這個新的校舍裡,Gropius薈萃了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和工匠。Josef Albers、Anni Albers、Marianne Brandt、Marcel Breuer、Wassily Kandinsky、Paul Klee、Laszlo Moholy-Nagy和Oskar Schlemmer,他們不是教職員團隊便是學生會成員,有時是兩者兼任。 著名的現代主義設計先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1930-1933年期間,接替Gropius成為包浩斯學校的校長,直至學校宣佈永久關閉。

為甚麼會產生包浩斯思潮

要明白為甚麼包浩斯在當時是如此的驚世駭俗?為甚麼它可以繼續影響我們今天的視覺世界?我們必須研究讓它興起的社會條件。

當時Gropius抱有這樣的想法,製造業已經變得沒有靈魂,撇除美術和設計的靈感和視像之後,只是生產機械式潮流商品的工業輸送帶,完全缺乏激情和喜悅。

因而證明了將藝術結合手工藝是一種廣為接受的「解藥」,並且與當時無處不在的華麗精心設計形成了對比。

德紹包浩斯大樓,學生公寓的露台,1925/1926。攝影師:Lucia Moholy, Bauhaus-Archiv Berlin, © 2018, ProLitteris, Zurich. 
創作靈感
魚子精華瓊貴面霜

雖然學校只開辦了一段短時期,但它的文化遺產繼續在設計世界中發揮影響。 La Prairie的設計靈感來自包浩斯,產品的包裝灌注了包浩斯思潮的極簡潔幾何美學,從魚子精華護膚霜的極簡約線條的瓶子設計、又或La Prairie包裝盒的亮滑銀色中都可體現得到。 然而,最重要的是,包浩斯致力追求卓越和創新,以及突破故有傳統的渴望,至今仍然在激發La Prairie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