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系列的故事
如何定義經典,以及如何合理化一幀圖像的經典性,這個問題幾千年來激發並啟發了藝術家、肖像畫家、建築師、創新者以及富有權勢之人。從一開始的古典經典到大眾媒體、網際網路的時代,以及充斥最有力的符碼的當代,經典都提供了一種令人回味的視覺概念,可藉此揭示一種文化的身份。標誌性的概念是跨時代的,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靜止不動的。儘管如此,它至今仍令人著迷,吸引並為創意人士提供了終極的目標。
「Icon」一詞源自古希臘文「eikenei」,意為「看起來很像」,而古典世界為我們提供了首批在各個文明中廣泛分佈的標誌性圖像。幾個世紀以來,這個詞的本身以及其定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拜占庭的繪畫一直延伸到我們今日使用的最新智慧型手機螢幕上的符號。
透過20世紀藝術的稜鏡,人們重新想像了圖標的性質,Mondrian和Rothko等人物創造了經典的圖像,定義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安迪沃荷後來運用重複性、熟悉性和可立即被識別的圖像,重新定義了經典圖像,為自己的展覽和作品創造了全新的意義。
現代哲學也在當代生活中的定義經典中發揮了作用。法國作家兼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在20世紀中葉提出了一種持久的肖像學觀念,他認為,經典不僅必須與其所代表的內容極為相似,而且還必須能在情感上被識別,並且其符號含義要大於其各個部分的總和。羅蘭巴特識別出各種具有法國身份的經典,從食譜到時尚,從習慣到設計,這些都鼓勵我們認識到該經典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觀察世界和我們自身的一面鏡子。

圖片版權 ©2020Mondrian/Holtzman Trust.

毫無疑問地,設計出真正持久的經典產品是大多數創意者的最大目標。然而,要知道什麼能吸引大眾的想像力,並激發消費者和該產業的熱情,是很難預測的。實際上,許多20世紀的經典都是從艱困地奮戰開始的,而且其實許多在一開始就面臨挫敗,而且往往是災難性的挫敗。瑞士設計的精髓Helvetica字體,在上個世紀初的前個數十年首次出現時,就遭到了徹底的拒絕和忽視。但是,隨著設計界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其受到包浩斯風格影響極簡主義,吸引來了新的觀眾群,令它成為20世紀以來最具標誌性的字體,並成為了擁有極大的設計經典。
有許多人認為,為了使設計獲得具標誌性的經典地位,面對不同的意見是邁向成功的重要方式。包浩斯就是一個有力的例子,因為這家最具創造力的學院,其室內裝潢和建築概念就經常受到保守派藝術愛好者的抨擊。Frank Lloyd Wright的紐約古根罕博物館也面臨過同樣的挑戰,經常面對巨大的反對聲浪,其創新與經典地位直到最後才終獲這些反對聲浪的認同。
相反地,有些經典的設計則在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成型,立即發揮了它們的影響力並形塑了它們所處的產業。在1950年透過MoMA競賽向世界發布的Vitra椅子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樂觀、前瞻,兼具實用性和時尚風格,代表了戰後美國的理想主義,熱衷於將創新與居家舒適感相結合,甚至熱衷於塑造20世紀中期開拓創新的美學。
當尋找經典創作最令人折服之處時,我們不可忽視建築所帶來的影響。真正的經典建築不僅呈現了當時的設計概念,它們的壽命遠遠超過周圍的事物,並持續成為整個產業、城市甚至國家的持久象徵。透過建築,我們彷彿看到活生生的歷史證明,以及歷史如何被保護和留存,並能預見未來的世代將如何見證今日的當代生活。
Frank Gehry認為,偉大的建築應該「提到時間和地點,但渴望永恆」。為此,一些規因而被制定,以確定可以幫助一棟建築成為時間和地點的經典。這些包括建築物需要具有能被立即識別的輪廓、必須具備對周圍環境的挑戰、在使用建材上誠實、以及具有象徵意義的詩意。在那些已經真正成為其所在城市的代名詞的建築物裡,即能看到符合這些經典元素的證據,例如吉隆坡的雙峰塔,畢爾包的古根罕博物館以及倫敦的碎片塔。
在網際網路時代和人人皆可世界旅行的時代,我們對潛在的經典設計以及經典建築的接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地廣泛,經典的存在也更加使人眼花撩亂。因此,奇妙地是,那些最終成為經典建築和設計的數量並沒有因此而增加,只有極少數珍貴的建築和設計能獲得此殊榮。從許多方面來說,這足以說明該經典的影響和重要性,以及在這樣的時代裡其力量如何被強化而非被削弱。無論我們的文明走到多遠,無論世界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經典的地位始終維持在卓越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