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建筑

包豪斯设计运动的
精髓所在

包豪斯如何颠覆艺术与建筑

本着大胆创新精神和颠覆性影响力,包豪斯运动扭转了西方世界的艺术与建筑进程。

1919 年,包豪斯艺术和建筑学校由德国魏玛建筑师 Walter Gropius 创立,标志着包豪斯运动的开始,一种理解艺术与工业关系的灵活新方式由此诞生。

这所通常简称为“包豪斯”的学校将创意和制造两相结合,开拓艺术和物件创作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功能和极简美学,彰显抚慰心灵的纯粹和无与伦比的流线设计。

随着包豪斯的成立,设计不再比木工更受尊敬,建筑不再显得比绘画优越。相反,所有行业都一样崇高。正是在 Walter Gropius 的推动下,日常物体得以升级为设计品。

他将魏玛艺术学院和魏玛工艺学院合并成包豪斯学校,实现创意与制造的交融。1920 年代后半期,包豪斯运动达到了巅峰。

在这家独特的学府中,学生并不是乖乖地坐着听课。学校开设所谓的 “Werkstätten” 课程,鼓励年轻有志之士通过陶瓷制作、文字设计等各种课程拓展视野。

迁校至德绍
建筑师 Walter Gropius 设计的德绍巴豪斯大楼。摄影师:Glenn Garriock 

作为进步运动,包豪斯自然也受到非议。1925 年,保守派在地方选举中获胜,便断绝了对学校的经济资助。于是,Walter Gropius 将他的理念转移到德绍,创建了标志性包豪斯大楼,学派从此进入了创新与影响力的爆发阶段。校舍设计堪称杰作,在当时绝无仅有。由于结构不对称,参观者必须环绕整个校舍才可了解其全貌以及三个组成部分:一栋四层的工艺楼、一栋教学楼以及连接两者的行政楼。Walter Gropius 将一众艺术与工艺大师聚集在新校舍:Josef Albers、Anni Albers、Marianne Brandt、Marcel Breuer、Wassily Kandinsky、Paul Klee、Laszlo Monoly-Nagy 和 Oskar Schlemmer 都曾是这里的教师或学生,甚至有人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另一位当代设计先锋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继承了 Walter Gropius,在 1930 年至 1933 年期间出任校长,直到学校关闭。

巴豪斯运动的崛起

如果想理解包豪斯为何与同期的主流学派如此迥异,以及为什么它还能继续影响着当今的视觉世界,我们必须回顾当时的社会环境。

Walter Gropius 在构想巴豪斯之时,他认为制造已经失去了灵魂。抛弃了艺术与设计带来的灵感和视野,制造业分化成机械式工业生成,完全缺乏激情和喜悦。

正因如此,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令业界如沐清风,洗脱那个年代比比皆是的浮夸装饰设计。

德绍巴豪斯大楼的工作坊阳台,1925/1926 年。摄影师:Lucia Moholy,柏林包豪斯档案馆,©2018 年,ProLitteris,苏黎世
灵感
Skin Caviar Luxe Cream

虽然办学时间短暂,但包豪斯理念依旧在设计界发光发亮。就连 La Prairie 包装设计亦秉承着包豪斯式干练几何美学,比如 Skin Caviar 容器的极简线条和 La Prairie 的光洁银色包装盒。然而,最重要的是,包豪斯内核中对卓越、创新和打破常规的不懈追求至今仍是 La Prairie 的灵感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