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建築

在藝術中捕捉光

描繪光,從神聖光輝走向先鋒派

拜占庭畫像的光環;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筆下人物肌膚散發的溫暖光芒;印象派朦朧的日落。光線及其象徵的一切,在藝術史上隨處可見,從那時起,藝術家就利用各種方法為作品增添光輝。金箔讓路給細緻的顏料,帶來大筆的畫法,再然後就是用調色刀將顏料拍打在畫布上。我們在20世紀和21世紀的藝術裝置中,看到的霓虹光管、陰極射線和向上擴散的霧狀光暈,可能都曾經是新的震撼,然而,它們其實都是源於某些遠古事物的進化。自古以來,在作品中隱沒光或凸顯光,都是藝術家其中一種慣用手法。畢竟,「啟蒙」既有字面意義又有隱喻,而藝術就是我們消除平庸的最佳工具。如今,畫廊充當指路明燈,在現實的迷霧中呼喚我們,並在創造者的賜予下,用光束養育我們。

凸顯光:繪畫聖火

在電燈面世之前的幾個世紀,世界是陰暗的,藝術家會用忽閃忽明的燭光和燒紅木炭的餘火照亮自己的工作室。在文藝復興早期和晚期,甚至在此之前的早期基督教藝術中,作品中的燈光很少(如果有的話)以自然主義的方式呈現;反而以象徵方式出現,描繪的光總是上帝的光,或是從聖徒和神靈的靈魂中散發出來,或是像聖火般在人類皮膚下燃燒。Rembrandt的畫作,也許最能反映這一點。這位出色的肖像畫家經常以農民、工人以及自己為作畫主題,並從中散發金色的光芒。這不僅僅是這位荷蘭大師的風格,而是他看待人性的方式。Caravaggio也有同樣情況,其大作展示了被聖火碎屑打斷的陰影。對這些一代名家及與他們同期的畫家來說,繪畫是一種讓抽象進入大眾生活的媒介。在燭光時代,這種效果無疑是令人敬畏的。

Caravaggio作品: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馬德里,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2019。圖片: 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Scala, Florence
撥開雲層繪畫陽光
J. M. W. Turner作品:Landscape with River and Bay in the Background。巴黎,羅浮宮。© 2019。圖片:Scala, Florence.

然而,一旦這些繪光的畫家踏出工作室並接觸外界後,即會清楚看到,自然(更重要的是當代)世界被捕捉到畫布上時,就會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聖經主題、以及荷蘭大師筆下光榮的農民一樣,被點綴得光彩奪目。在畫布上捕捉世界的光芒,成為一種人文主義的努力,是新興工業化城市逃離現實的機會,是解放的世俗表達,以及自然力量的浪漫主義。J.M.W.Turner的作品幾乎都只是繪畫光和空氣。的天空因其驚人的虛無感和令人心悸的美,被流言誤會。印象派捕捉的光都是一瞬即逝,然而這些作品的美,卻並未因此改變。這些藝術家沒有使用金色顏料為主題增輝,而是直接以光為主題。為此,他們摸索了使用顏料的新方法,去探索陽光的質感、日出的感覺,以及每天黃昏和黎明時分的壯麗絢爛。

是燈箱又是畫廊

1930年,匈牙利藝術家Moholy-Nagy首次展示了他的創新藝術裝置電動舞台的燈光道具,光影藝術的閘門從此被打破;裝置旨在展示光的動向,一經發布就震驚了畫廊參與者,並引發了關於歐洲藝術走向的激烈討論。想當然,討論方向越來越深入到真正的字面意義闡釋上,藝術中的「光」不再是金色顏料,而是應該多方面探索光、顏色與形態的潛力,並將這些原素濃縮成最原始和最驚人的精粹。

在極簡主義和光影藝術盛行的1960年代,評論家和藝術評論員會定期在光影藝術裝置中尋求更深層的含義。這些作品散發的光芒常被認為是一道清晰的橋樑,聯繫起前衛的20世紀,與上述文藝復興時期作品所描繪的上帝之光。被歸類為這種對照的藝術家,即Dan Flavin及James Turrell,卻竭盡全力作出反駁。的確,當時的燈光藝術家開始竭力增加裝置的透明度,並確保讓畫廊參與者看不到電線和電源插座。如此,光影藝術就走進了一個更加人性化和概念化的全新階段。這種持續進行的模式在François Morellet的作品Sens dessus dessous no2中,發揮了驚人效果,該作品以矚目的字面意義解讀了「隱沒光和凸顯光」這個概念。

在20世紀後期至將近千禧年時,光影藝術與極簡主義和迷幻藝術融為一體,產生了折光的幻想和新晉人才的科幻視野,例如其中一位參與La Prairie 2019年Art Basel in Hong Kong站的藝術家Chul-Hyun Ahn。中世紀的極簡主義先驅,利用光和色彩以令人難忘的矩陣和如謎的幻影吸引觀眾,為當今美術館的展示空間賦予新生命和新意義。對某些瞞騙觀眾眼睛並令其感動的單一展品,或要求觀眾與展品融為一體的裝置而言,這樣的展示空間依然具指標作用。人們對於「一瞬間」的渴求,以及對於將幻想城市中的閃爍光芒安全地帶入室內的渴求,從未如此強烈。

François Morellet作品:Sens dessus dessous n°2。圖片:©Adagp, Paris, 2019 - Cliché : Adagp images. 
光影藝術:天上凡間
Vertical Lines #4,2012,Edition of 3 plywood,熒光燈與鏡,Chul-Hyun Ahn作品。圖片提供:C. Grimaldis Gallery。 

光影藝術的吸引力和需求卻是多元的,同時揭示了人類長久地迷戀描繪光和捕捉光。當代的光影藝術之所以令人振奮,是因為這些創作並非受到神的啟發,而是源於全人類的努力;藝術家以令人驚奇的方式填充虛無,是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明證。

光影藝術家回家時將有更深的領會。無論我們站在Caravaggio最漆黑的畫布前,觀賞他筆下象徵希望的溫暖金色,還是站在未來主義的光影裝置中,我們所經歷的敬畏感都完全相同。把我們從黑暗中吸引出來,它引領我們、安慰我們,迷惑我們的感官;它既普遍又重要卻又不可知。藝術作品讓我們有時間和空間凝視光影,然後才得以豐盛、完善和受啟迪。我們內在的光、太陽本身,都是無法觸摸的;然而,當它們幻化成顏料和霓虹燈時,就會成為我們世界的一部份。 

光之程式

「如果有辦法解碼光,將會發生甚麼事?」

這個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就是La Prairie在「光之科學」上最新的突破起點。事實上,La Prairie的科學家一直試圖了解阻礙肌膚瑩亮感的各個因素。多年研究的結果令品牌得到一條方程式,解開了光與影響光的各種元素之間的關係——光之程式。

簡言之,在該方程式中,發現兩個影響肌膚瑩亮感的成份:顏色和反射。

為了解碼該方程式,La Prairie開發了兩種尊屬的產品:魚子珍珠瞬亮導入精華 和 魚子晳白緊緻昇華霜;一起使用,就可以針對影響肌膚瑩亮感的兩個成份,解構光之程式,肌膚從內散發瑩亮光澤。

魚子晳白緊緻昇華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