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OIR-FAIRE

希望鑽石

渴慕永恆之原生光輝

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稀有的珠寶可擁有家喻戶曉的地位。希望鑽石,亦被稱為Le Bijou du Roi及塔維尼埃之藍,或許是當中稱得上最廣為人知。這顆無瑕的45.52克拉寶石,曾經在遠古時代的地幔中,承受難以估計的巨大壓力和衝擊而形成。希望鑽石為自然美賦予新定義,即使經歷長達五個世紀的讚嘆,仍然是令人趨之若鶩的世界瑰寶之一。

由地之深處冒起,到更遼闊的世界

希望鑽石在十億年前「蟄伏」於慶伯利岩層,直至十七世紀初才於印度某處面世。關於這顆重115克拉的巨鑽,最早的記載出現於1666年,當時尙-巴蒂斯特·塔維尼埃買下這顆鑽石,只粗糙地將鑽石切割成三角形,不過鑽石的大小和呈現的深藍色都極其罕見,似乎蘊含著璀璨閃爍,有待迸發。鑽石被塔維尼埃帶回巴黎,自此鑽石便開展了不平凡的繁華之旅。

塔維尼埃之藍在巴黎亮相,無可避免地受到皇室的注目。路易十四買下了這顆無與倫比的巨鑽時,甚至一併買下千多顆鑽石;他將鑽石琢磨成67克拉,鑲嵌於領帶別針上。其後將寶石嵌入黃金中,並設計成典禮上使用的項飾。這顆鑽石一直被保存在皇室中,而且在每一個世代中經歷更多改變。路易十五將該鑽石鑲於金絲綢禮服上作為精緻垂飾,但他的外孫,路易十六在逃出凡爾賽宮時,政府軍隊充公了這顆鑽石。希望鑽石在1792年被劫之後,消失多年,後來再次出現於倫敦,亦再次無可避免地被喬治四世的英國皇室購入。

當希望鑽石成為私人珍藏之後,便橫越大西洋,去到一個新天地。這顆鑽石被一位買家在華盛頓從拍賣中投得,然而,這顆鑽石到二十世紀初被鑲嵌於一項精緻的鑽石頭飾上,期間還有好些經歷。最後,鑽石經過重重切割後,以60個瓣面綻放璀璨光芒,再被鑲嵌於白金項鍊上,成為如今我們認識的希望鑽石。這樣珍貴及撼動世界的珠寶當然不可能被私有化,最終,希望鑽石成為史密森尼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品之一 ─ 仍然神秘莫測,圍繞著跨越時空的故事及詛咒傳說,這顆鑽石會繼續魅惑人心,喚人世人的永恆驚嘆。

希望鑽石展出於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相片來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大自然的奪目光芒 捕捉永恆於一刻
希望鑽石是全世界最大的藍色鑽石,重45.52克拉。相片來源:Chip Clark,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憑藉獨特且迷人的色澤,以及不斷迸發的絢爛光芒,這顆著名的鑽石石魅惑了多個世代。彩色鑽石的珍貴之處在於稀罕、獨特及魅力,而希望鑽石的炫目藍彩,最為罕見、最令人著迷,難怪被視為世界傳奇。

與許多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及藝術品一樣,要令人謹記寶石的美麗及驚豔,部分原因是場合及佈置。這裏有個小疑問,現時所見的希望鑽石在華麗鉑金的襯托下,突顯了它的藍彩光澤;備受爭議的是,先前的黃金鑲嵌則會減淡了它的藍光,而未經切割及鑲嵌的希望鑽石,又較難展現原有的色彩。有趣的是,塔維尼埃自己認為希望鑽石的原有色彩並不是藍色,而是一種美麗的紫色,或許是鑽石經過反重覆的切割及鑲嵌,而漸漸失去了原生色彩。

希望鑽石之謎

在其悠長及顯赫的經歷中,希望鑽石多次經由寶石學家的檢驗、測試、分類及重新分類,它的美麗甚至在化學及地理範疇方面蔚為奇跡。這顆藍色鑽石存在非凡,在漫長的歲月中,甚至令科學家疑惑,因為要解釋這種顏色的形成,的確很困難。但是,經過抽絲剝繭的逐步探索,便解開了許多關於希望鑽石的疑惑,更大大促進了寶石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

2010年,史密森尼寶石學學會深入分析希望鑽石的化學成分及屬性,完成首個深層次研究,為當代帶來最具啟發和資訊的分析報告,經過深入研究,專家首次能成功辨別鑽石內的元素列表。希望鑽石被發現含有提供色素的硼,這元素就是迷人的藍色調出現的原因。說來奇怪,同一個研究也發現鑽石含有單憑肉眼看不到的紫色痕跡,可能因此形成了寶石的獨特光澤及豔麗色彩,這亦印證了塔維尼埃當初提及的「美麗紫色」論。

希望鑽石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激起人們對其原生姿態的驚豔,即使是設備簡陋的實驗室中的寶石學專家,或是在博物館展出場地中,它純粹的光芒及永的美麗都是那麼的動人心弦。透過拆解每個神秘之謎,這顆極其珍貴的鑽石會繼續豐富我們對大自然的瞭解,縱使仍然未知當中隱藏多少個鑽石之謎,但它喚起的驚艷卻是永遠長存。

擁抱希望,由海瑞·溫斯頓為希望鑽石五十週年而設計。
相片來源:Don Hurlbert,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LA PRAIRIE之原生光澤
稀世鉑金系列

由瑞士阿爾卑斯山脈高聳入雲之處,至海底深深處,再往無盡地心,至山澗溪流,La Prairie遊歷全球只為發掘頂級又非一般的材料,以造就他追求永恆美麗的宏願。這些原生光輝呈現於灌注了生命力之魚子精華、極品魚子珍珠、奢華黃金及永恆鉑金,亦成為了La Prairie奢華護膚體驗的基礎。

其他編者文章